- 当前位置: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
【学术预告】中国家庭主义的结构特征、表现特点及其适应功能
时间:2024-04-15 13:09:39 来源: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作者: 阅读: 次报告人:夏艳雨博士
报告时间:2024年4月18日
报告地点:教科楼402会议室
报告摘要:家庭主义是指将家庭置于自身需求之上的信念集合,引导家庭成员在情感上保持亲密联结以及彼此承诺相互照顾和扶持的关系。在拉丁裔或亚裔群体开展的家庭主义研究中,普遍发现家庭主义对家庭功能和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保护与促进作用。尽管国外关于家庭主义进行了丰富的研究,但有关中国家庭主义的实证研究还停留于早期结构特征分析阶段。家庭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形象,倾向在不同社会文化中呈现出独特特征。近些年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中国家庭主义结构特征是否随时代而变化,中国家庭主义能否对个体适应性发展发挥保护或促进作用均尚不可知。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和纵向设计、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中国家庭主义结构特征、表现特点及其对青少年适应功能影响的系列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家庭主义包括联结与亲密、子孙与姓氏、奋斗与荣誉、牺牲与和谐以及照料与互助五个维度。并且,与青少年相比,父亲与母亲在家庭主义的五个维度上认可均较高,其中联结与亲密维度上青少年与母亲的差异更大,子孙与姓氏、牺牲与和谐两个维度上青少年与父亲的差异更大。最后,亲子间对家庭主义认可一致且认可程度增加将增加青少年心理适应水平(即降低抑郁、提高自尊),一致性影响对男生心理适应的影响更大;亲子间认可不一致且父母家庭主义水平比较高时,将容易破坏青少年心理适应(即提高抑郁、降低自尊),女生容易在联结与亲密、照料与互助上受到亲子间不一致认可变化的影响,男生容易在奋斗与荣誉、牺牲与和谐上受到亲子间不一致认可变化的影响。总之,这些具体的实证研究丰富与拓展了中国家庭主义的相关研究,为后期家庭主义更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撑与理论依据。
报告人简介:夏艳雨,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文化价值观,家庭心理学。近五年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心理发展与教育、Cultural Diversity & Ethnic Minority Psychology等CSSCI/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
诚邀广大师生参加!